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

专栏

首页 > 专栏 > 医院介绍

【节气养生】一叶知秋,这几个地方冻不得,秋梨膏养生方备起来

2023-11-07

【节气养生】一叶知秋,这几个地方冻不得,秋梨膏养生方备起来

 

《晚晴》

(唐·杜甫)

 

返照斜初彻,浮云薄未归。

江虹明远饮,峡雨落馀飞。

凫雁终高去,熊罴觉自肥。

秋分客尚在,竹露夕微微。

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。分就是半的意思,秋分时节恰值仲秋,平分秋季的三个月。俗语说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凉风习习、碧空澄澈、丹桂飘香、蟹肥菊黄,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。

 

01

秋分饮食——滋阴润肺

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。

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,是人体真气之源,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。秋季气候干燥,很容易伤及肺阴,使人患鼻干喉痛、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,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。

在饮食摄养上,因秋属肺金,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,所以秋要尽量少食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,如柚子、柑橘等。

同时秋燥津液易伤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干咳、声嘶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燥结等燥症,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淮山、秋梨、藕、柿子、芝麻、鸭肉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。可以在家中自制或药店购买些秋梨膏泡水喝。

 

秋梨膏

【材料】鸭梨20个去核榨汁,干龙眼肉5克。

【做法】鸭梨洗干净后切成小粒,去核;将龙眼肉和切好的梨,加水没过进行熬制,兑炼成蜜至收膏。

【服用方法】每服20毫升,每日2次。

【功效】滋阴润燥止咳。

|十|四|节|气

02

 

秋分保暖——这些地方冻不得

 

 

俗话说,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“秋冻”简单来说就是拖延添衣时间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,以便应付残酷的严冬。不过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,要正确理解“秋冻”。尤其这几个地方就要注意保暖。

 

不能冻头

随着秋分天气转凉,受凉时常常会引起头痛等症状。所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尤为注意,外出可以准备一顶帽子,洗头时用水也可以比平时热一点。

但也要注意帽子的厚度,古人此时有「勿戴暖帽」之说,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就马上戴很暖的帽子。有大风的时候,可以戴单帽。等到真正冷下来的深秋和冬天,再去戴暖一点的帽子。

不能冻肚脐

在中医上,肚脐也被称为神厥穴,对一些脾胃虚弱,怕冷、易腹泻的人来说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。

所以秋分来临,可以采取肚脐热敷的方式,驱寒助阳。

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医妇科脐灸养生法

1、调经脐灸方: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带下、崩漏、不孕及黄褐斑、面色萎暗等证。

2、利水脐灸方:适用于小便不利、腹水、水肿、肥胖等。

3、通络脐灸方:适用于痹症,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。

4、祛湿脐灸方:适用于治疗带下、久泄、梦遗、滑精、惊悸、失眠等。

5、驻颜脐灸方: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,有活化细胞、润肤驻颜、紧致肌肤的作用。适用于虚劳诸疾,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,回春延年。

 

不能冻脚

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,脚上有很多条经络,寒气很容易从此进入,所以人们常说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。

所以在秋分来临之时,要换上舒适保暖的长袜,也可以开始睡前泡脚了,既缓解一天的疲乏,又能温暖身心。

澳门新威斯人网站中医妇科养生足浴包

1、通络方:适合于关节疼痛,肢体麻痹的患者。

2、温阳方:适合体虚恶寒怕冷,容易感冒的患者。

3、降压安眠方:适合头晕,头痛,急躁易怒及睡眠不佳患者。

4、祛湿方:适合脾虚湿甚,皮肤瘙痒,大便溏稀,口气重患者。

使用方法:每次一包,煮开5-10分钟,兑水调至适当的水温,睡前泡5-10分钟。

 

|十|四|节|气

03

秋分起居——早睡早起

睡觉,也是秋“收”最重要的一部分。睡好了,脏腑的精气旺盛,情绪也会变得平和,不会被秋天搞得很烦躁。 

秋季夜愈深,寒气愈重,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,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,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。

因此,秋分到来之时,我们应选择在晚上10点半或是更早入眠,跟随天地,收敛气机,藏精补精,养足气血。

 

 

一场秋雨一场寒

一夜冷一夜

白露秋分夜

 

 

秋分至,草渐黄

层林染,夜落霜

枫已红,桂花香

古韵飘香

 

 

 

 

专家简介

邓丹萍

副主任医师

中医妇科研究生

学科带头人

质控科科长、中医妇科主任

邓丹萍,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,师从湖南省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雷磊教授,郴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,湖南省中医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委员,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经典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。

擅长中西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、不孕不育、月经不调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卵巢早衰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症、原发性痛经、试管婴儿中医辅治、慢性盆腔炎等妇科、产科疾病。

坐诊时间:周二、周六全天

坐诊地点:门诊四楼妇产科

咨询方式:18229337726(微信同号)

或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

 

 

 

素材来源:妇产科、湖南省中医院

编辑:张夙敏

一审:邓丹萍

二审:廖标武、唐晓涛  

审核:何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