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

专栏

首页 > 专栏 > 医院介绍

【节气养生】吃货们,乌梅三豆汤、茯苓山药龙眼粥......大暑养生知识不来学一下吗

2023-08-02

【节气养生】吃货们,乌梅三豆汤、茯苓山药龙眼粥......大暑养生知识不来学一下吗

 

老柳蜩螗噪,荒庭熠燿流。

人情正苦暑,物怎已惊秋。

月下濯寒水,风前梳白头。

如何夜半客,束带谒公侯。

——【宋代】 司马光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“暑”是炎热的意思,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大暑相对小暑,更加炎热,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。大暑气候特征:高温酷热,雷暴、台风频繁。

 

我国古代把大暑亦分三候:一候腐草为萤,二候土润溽暑,三候大雨时行。意思是说:大暑节气之后五日,陆生的萤火虫开始产卵于枯草上;再五日,天气开始变得闷热,土地潮湿起来;又五日,常常出现大的雷雨,这大雨使暑气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
 

 

大暑养生

 

俗话说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。大暑时节气候炎热,雨水较多,日晒、暑热、水湿互结,达到一年中的高峰。且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表,腠理开泄,出汗较多,容易伤津耗气,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,敛阳固表为重点。

 

01饮食清淡

大暑期间可多吃消暑清热、化湿健脾的食品。饮食要清淡,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,更要少吃辛辣之品,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。为预防中暑,可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,如大豆、红豆、毛豆、油菜、芹菜、菠菜、海带、山药、莴苣、紫菜、西瓜、香蕉等。

 

02宜走路

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里,运动健身应选择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,如健走、瑜伽、游泳等,运动时更应选择早晚低温时段,避免剧烈运动。

 

03饮水消暑

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,大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,需及时补充水分。需要提醒的是,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,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,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,甚至出现心慌、气短、出虚汗等现象。所以,炎热季节,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,停一会儿再喝。

 

 


大暑食疗方

 

1、乌梅三豆汤

 

材料:黄豆30克,黑豆30克,绿豆30克,乌梅30克,冰糖适量。

 

 

制法:豆类洗净,泡发1小时后加水约800ml,大火煮开,中火再煮1个半小时左右,煮至豆类烂熟即可,加入红糖或冰糖适量即可。

功效:清热解暑、健脾利湿。

 

2、茯苓山药龙眼粥

 

材料:茯苓30克,小米50克,芝麻10克,龙眼肉10克,山药30克,大枣15克,桑椹20克。

 

 

制法:茯苓、山药洗净冷水浸泡2~4小时,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,然后加入小米等其他食材一起小火煮30分钟左右即可。

 

功效:补气和中。

 

3、小米茯苓薏米粥

 

材料:茯苓30克,薏米15克,白扁豆15克,小米50克。

 

制法:将茯苓、薏米、白扁豆洗净,放入锅中加2000毫升冷水浸泡4小时,武火煮开后放入小米,改中火煮20分钟即可。

 

功效:健脾补气,和中益肾,除热解毒,利水湿。

 

4、酸梅陈皮饮

 

材料:乌梅10克,山楂10克,甘草10克,陈皮3克,冰糖适量。

 

 

制法:将乌梅、山楂、甘草、陈皮一起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,小火续煮30分钟,加入冰糖,再煮5分钟即可。

 

功效:生津止渴,醒脾开胃。适合汗多口渴,食欲不振之人。

 

5、绿豆薏仁芡实粥

 

材料:绿豆30克,薏仁20克、芡实20克、小米50克,冰糖适量。

 

 

制法:绿豆、薏仁、芡实提前洗净、浸泡1小时,与小米一起放入煲中,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,煮约1小时,加入冰糖调味。

 

功效:消暑利湿、健脾养胃。适合暑湿互结,脾胃虚弱之人。

 

大暑节气  冬病夏治

 

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这时应顺应天时,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,冬病夏治,最好的时机就是大暑。

 

三伏贴是中医特色外治法,利用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即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进行穴位贴敷治疗,增强人体之正气,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,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

 

 









指导医师

刘星

林邑中青年名中医

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

 

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,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,先后在急诊科、呼吸科、ICU、心内科、老年病科、中医经典科工作,曾在广东省中医院ICU进修,先后师从湖南省名中医欧阳新主任医师、广东省中医院颜芳主任医师。

 

熟悉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,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各类急危重症如急性左心衰、心源性休克、高血压急症、急性呼吸衰竭、重症哮喘、重症感染、脓毒症休克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重症。

坐诊时间:

周三上午,周六全天

地址:

澳门新威斯人网站门诊三楼经典科诊室

咨询方式:13975597473

或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