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

专栏

首页 > 专栏 > 医院介绍

四季养生

2021-01-19

循天时之变,一年四季,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的气候变化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发展规律。从中医学传统的理论来看,季节不同,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。

四季养生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,调养精神、饮食与起居,来适应四时的变化,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、避免病邪侵害、健康长寿的目的。

 

春养肝 

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生发。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因此,春季养生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,以养肝为要务。

注重调理情志,人有七情变化,七情不畅,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,导致脏腑机能紊乱,疾病丛生。因此,春季养生又为注重精神调理,保持心胸开阔,情绪乐观,以使肝气顺达,气血调畅,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。

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界四季是相关联的,中医在这个问题上叫做天人合一,春天跟肝是对应的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人的肝正好是这个特点,肝也主生发,它也是向上的,疏泻的生长的这么一个过程。

从中医讲五脏和五行还有自然界是对应的,所以说春天养肝应该是最首要的问题,当然还有五色,中医认为青色跟肝是对应的,所以说青色属肝。

 

夏养心

    中医认为,心属火,夏亦属火,进入夏季,心气火旺,故尤需重视养心。以下为初夏养心四要诀:

    1.凝心神  心藏神,为人一身的主宰,因此调神安神,实为养心之首要,故《医钞类编》中说:“养心在凝神,神凝则气聚,气聚则形全”。所谓凝神,实际上就是要保持精神上的安谧和清静,这样人自然就会平静,情绪乐观,心平气和,血脉流畅。

    2.节情志  情志泛指人的情绪,包括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七情。情绪对人的影响大,对心的影响更大,因为心主管情志。七情中尤以怒、悲、恐等对心脏影响为大,所以,善养心者必节制情绪,不使过激。

    3.善运动 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:“身体欲使小劳,则百脉和畅,气血长养……譬如水流不腐,户枢不蠹,皆因运动是也”。通过运动,使气血流畅、百脉俱通,毫无淤滞,自然心气充盛。这亦为现代医学证实:适量运动使心肌得到锻炼,同时加强了心脏的血搏输出量和心脏冠脉血流量,这对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等,均有很大帮助。常见的运动方式如慢跑、散步、游泳、骑车等,因人而异。

    4.调饮食  进入夏季,心气旺盛,此时不宜多食温补润腻之物,否则易犯火上浇油之错误。故《饮膳正要》主张:“夏气势,易食菽以寒之”。

  

 

秋养肺

肺是最“娇嫩”的存在,秋天气候干燥,最容易对肺造成伤害。因此,秋天养肺是重点。

1.秋病从肺起。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敛藏之势,收藏阴气,使精气内聚,以滋养五脏,应防止劳伤太过,以免阴气外泄。根据五行学说,五脏中的肺,对应自然界的秋季,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。所以外感燥邪多从肌肤、口鼻而入,其病常从肺开始。

2.秋咳更伤肺。秋天容易“秋燥”,秋燥易伤肺,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、口舌干燥等症。咳嗽是一个症状,常因于外感寒、热、燥邪所致。短时间外感咳嗽,不一定伤肺,但久咳必伤及到肺。因此,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,防止秋燥伤肺,使肺气清,呼吸平和,把握好养收之道。

3.悲秋易伤肺。秋风、秋雨、落叶、凄凉,秋天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气,尤其是天气突变时,令人生愁。不良情绪的刺激,容易影响人体身心健康,特别是对肺的影响和伤害是很大的。

 

冬养肾

冬季养生,养肾为重,黑色的食物入肾经,冬季可以多吃黑色食物来补肾气。

1.肾主藏:冬季补肾是比较传统的食补观念,之所以选择在冬季补肾,是因为冬季属于藏的季节,在冬季时,到处都是枯树,很多动物也冬眠了,说明至少在表面上,看不到自然界的生机了,其实,这些生机并没有消失,而是被藏起来了。进入冬季后,人体的阳气也会下降,这些阳气并不是消失不见,而是藏于肾脏,就因为肾主藏的缘故,所以需要我们在冬季补肾,这样才能起到养肾的效果。

2.提阳气:冬天气候比较干燥,气温也很低,尤其是北方地区,温度会达到零下十几度,甚至零下几十度。而人体进入冬季时,体内的很多阳气都被藏了起来,阳气如果不足的话,血液循环速度就会降低,从而抵御不了寒气的侵袭,这就容易长冻疮,所以,冬季补肾,可以提升阳气,从而预防冻疮。